欢迎进入河南环协

市县环保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市县环保 > 正文

焦作:打赢收官战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时间:2021/1/26 10:45:24 来源:

焦作市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打赢收官战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2020年,焦作的蓝天白云更多、雾霾更少,市民的生态获得感、环境满意度进一步提高。1月22日,焦作市政府新闻办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市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126104716.jpg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治建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合力攻坚,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利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坚及“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市PM10、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综合指数、重污染天数和优良天等主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实现“八降一增”,重污染天累计13天,同比减少14天;优良天210天,同比增加46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2020年12月份优良天17天,率先完成省定15天目标,得到省攻坚办全省通报表扬。

“十三五”期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服务企业更加主动作为。去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积极转变作风,大力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推动由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模式转变,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去年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市生态环境局较上一年度前进了4个位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020年,焦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目标,矢志不移铁腕治污,让蓝天白云常驻怀川,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环境满意度。

共治和共建并举
留住蓝天和白云
2020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达到210天,同比增加46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治共建的环保格局。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治建并举、标本兼治,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集中供热、气代煤、电代煤、建筑节能等改造,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为90.3%;完成“双替代”改造6.47万户,拆除5台合计13.6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施“百企退城”行动,累计完成92家企业搬迁改造。完成全市水泥等49家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3家、绿色产品1种、省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产品6种。

优化交通结构。5家大宗货物年运输量超过150万吨的工业企业均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2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累计注销“国三”排放柴油货车11467辆、拆解2056辆。

优化用地结构。对5家在产露天矿山实施“一矿一策”综合整治;强化沁阳市和博爱县煤场区域规范整治;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夏、秋两季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全域实施烟花爆竹禁放。

强化“三散”污染治理。全市共排查整治取缔136家“散乱污”企业。取缔散煤销售点30个,查办违法生产经营案件27起。督促291个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等制度,完成“两个禁止”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建设。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

督导奖惩、提升能力,保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建立调度推进机制。每月通报空气质量考核排名,采取任务调度、重点督办、奖罚并重、公开表态等强化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完善督导检查机制。坚持“督政”与“督企”并举,累计交办整改环境问题2548个。实施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累计奖励县(市)区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1597万元、扣缴6956万元。提升环境能力建设。建成1个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站、18个县(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和60个重点乡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501个村级站;安装烟气监控设备361套、无组织排放监测设备361台、用电量监控设备2075台,全市基本实现污染源的全面监控、动态监管。

全力保护母亲河
同心打造幸福河
全市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总要求,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沁河、蟒河两大入黄支流水质较2015年均跃升2个水质类别。

高位推动保护。成立焦作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攻坚推进会,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规划引领保护。高标准启动编制《黄河流域(焦作)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等。

项目带动保护。建立了1251个项目、总投资6585.9亿元的黄河流域项目库,包含沿黄生态廊道试点示范、重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黄河防洪安全防范治理、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和十大重点工程。全市累计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8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5万吨。

整治落实保护。完成大沙河、新蟒河等河道整治83公里。深入实施白马门河、普济河、瓮涧河、李河等河道综合整治。

河长长效管护。建立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建立4级河长体系,设河长1826人,累计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11个,清理违章建筑14.2万平方米、垃圾11万立方米。

执法加强保护。实施黄河干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黄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等,累计整治环境问题474个,全面排查整治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75个,查处河道非法采砂案件47起。持续对136家涉水企业实施外排水水质实时监控,确保企业守法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

源头治理不动摇
发力净土保卫战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共完成了615个地块的基础信息采集和99个高关注度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采样分析监测。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完成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的基础上,对全市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大力推进疑似污染地块和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2020年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了100%。

工业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预防。督促4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完成44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及13家工业园区的周边土壤监督性监测工作。

完成2017年-2019年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成效评估工作。经省生态环境厅评定,全市的11个县(市)区均取得优秀格次。

防治攻坚排头兵
行政执法不手软
服务群众,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以强化“12369环境热线中心”运行管理为抓手,严查群众热线投诉、来信来访,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开展系列环保普法宣传。畅通投诉渠道,开通热线、微信公众号及网站,实行有奖举报,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参与环境监督。

服务企业,助推企业绿色发展。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通过企业服务日活动现场答疑解惑,编印指导手册、集中帮扶培训,建立正面清单制度、实施无打扰执法等,帮助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解决环境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守法生产经营,实现环境执法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双赢。

助力攻坚,提供强力执法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队伍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涉气行业,强化明察暗访、夜查晨查力度,强力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市区域性、行业性突出问题的解决。

烟花爆竹禁燃放
全域全时段实施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全市今年春节期间继续实施烟花爆竹全域全时段禁燃禁放。

强化禁燃禁放宣传。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以及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加强禁售禁燃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等渠道及各类企业、学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移风易俗,自觉维护城市环境。

强化执法监管。各级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及时受理查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的违法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要及时立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快查处;对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以案说法、警示社会。

强化禁燃禁放督查。各县(市)区、示范区管委会建立政府(管委会)直属单位包乡、督导帮扶组成员包村全覆盖督导帮扶工作模式,紧盯农历腊月二十三、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五、元宵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实施驻乡驻村、加密巡查频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让我们自觉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凝聚起美丽怀川建设的磅礴伟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来源:河南环境

宣传: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编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河南生态环境厅

河南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许昌市生态环境局

河南省环境监察网

河南环境宣传网

商丘市生态环境局

信阳市生态环境局

周口市环境保护局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

济源市环境保护局

兰考环保局

电话:0371—61655315 传真:0371—61655315 手机:18837195177 邮箱:hnshxbjb@163.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明路41号许继集团1号楼3楼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环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权威:河南省环境保护官方网站 性质:开放性网站
豫ICP备19019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