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那儿,子孙后代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听到代表说破坏的草原被保护起来后颔首赞许。他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总书记都不忘强调这一问题。河南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地位重要,河南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21.6%,涉及8个省辖市27个县(市),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南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成为发展共识。
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黄河两岸环境越来越好,曾经满目疮痍的三门峡小秦岭重新披上绿装,奏响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交响曲”;20多公里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绿意盎然、风景如画,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但不可否认,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当下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加大,更加要求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决不能因为经济发展一时遇到困难,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严格的制度是最好的保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目的就是要让保护和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于河南来说,要深入调研、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