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水中流、两山对望,夏日的龙门满目生机。2025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龙门石窟考察时,伫立草木丰茂的伊水之畔,遥望西山千龛拱列。脚下,粼粼波光的伊水静静流淌。对岸,郁郁葱葱的龙门山色尽收眼底。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总书记的心中,生态的分量很重,深情牵挂、殷殷嘱托,令人感怀。
跨黄河、依伏牛、临太行,兼南北气候之长、拥河山拱戴之势,洛阳的生态之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优势所在。
从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到全域推进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洛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久久为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今天的洛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锦绣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迎面走来!
敬畏生态 守护龙门山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踏入龙门石窟,最先游览的一景便是禹王池。池不大,却格外清幽,清澈见底,绿藻茵茵,锦鲤游弋穿梭,大禹治水的传说更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禹王池、锣鼓泉、珍珠泉……在龙门,大大小小的泉眼形成独特的泉群,水温常年保持在24℃至26℃,堪称一大奇观,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
曾几何时,龙门石窟主要泉眼多次发生间歇性断流,引发了我们对生态保护的反思。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洛阳市痛下决心关停龙门周边煤矿,全面整治地热资源开采,科学推进山体绿化,多措并举涵养水源,让古老的泉眼汩汩复涌,焕发勃勃生机。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过禹王池,沿伊河继续前行,水流清澈碧透,山色风光旖旎。一艘艘画舫游船荡漾在水面,尽揽龙门山色、万千窟龛,好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山水人文卷轴。
穿越漫水桥溯游而上,则是伊河龙门湿地。平缓的水流穿过,在河中形成一片片沙洲,水光潋滟,野趣横生,水鸟时不时从芦苇丛里游出来,觅食嬉戏……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龙门石窟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品读龙门,自然与文化完美交融、休戚与共。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把龙门石窟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守护好龙门山水也是题中之义。
从泉水复涌的努力到湿地公园的修复,从水生态环境改善到生态林植被提升,如今,一抹青绿成为龙门石窟的靓丽底色,而生生不息的龙门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例。
治黄兴水 重塑幸福河湖
漫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以小浪底为界,溯游而上,黄河在群山的臂弯里汇成万顷碧波;顺流而下,大河出山入滩形成湿地,成为鸟儿的天堂。
晴空万里。登临新安郁山林场石寺坡林区,伫立山巅,黄河万顷碧波尽收眼底,四周一株株白皮松迎风而立,如同卫兵一般守卫黄河。
“这里原是荒山坡、乱石岗,遍布荆棘,短短几年工夫,天翻地覆,换了模样!”当地一位老人感慨,“人养活了树,树养好了水,水就滋养了人。”
来到孟津黄河湿地,水清岸绿、景色宜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马尔代夫孟津分夫”。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黄河、亲近黄河,感受母亲河生生不息的脉动。谁又能想到,砂场遍布、鱼塘林立、污水乱排、侵占湿地等现象就发生在几年前。
空中俯瞰,黄河穿城而过,蜿蜒奔腾96公里,荟萃了深山峡谷、高峡平湖、滩区湿地等多样景观风貌,并连同其伊、洛、瀍、涧等支流,塑筑了独特的城乡形态。
然而在过去,黄河也长期存在“体弱多病”的问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方向。
而今,当荒山披上绿装,湿地重现生机,旅游廊道全域蜿蜒,“天下黄河洛阳美”的背后,是绿色发展的理念之变,是生态保护的行动之力。
与之同步,洛阳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集中力量开展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科学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河流溪涧的“毛细血管”更加疏通,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黄河干流、洛河、伊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连续多年为“优”。
水脉延伸到哪里,路网、管网就跟进到哪里,游园绿地、体育公园、新文旅业态就布局到哪里。
在乡村,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基本完成,污水直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城市,滨水空间充分融入体育、文旅等功能。在水边漫步、在咖啡馆小憩、在体育公园挥汗如雨,正重新定义着洛阳人的幸福感。
绿色转型 厚植生态优势
阳光越热辣,电能越强劲。步入新强联精密轴承科技园,太阳能光伏板遍布厂房屋顶、园区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为企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绿电”。
在中航光电,扑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和智能制造的先进画面。依托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企业实现经营全流程、全业务领域能源和碳排放总量全面下降。
作为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耐材龙头偃师中岳公司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提升绿色创新技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8%、废水综合回收利用率达92%……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重塑着赢得竞争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着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洛阳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绿色制造体系,从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绿色水平。”洛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
发展向绿,环境向好,生态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也更加多元。
在栾川老君山、嵩县陆浑湖,民宿经济风生水起,老百姓吃上了长久的“旅游饭”;在洛宁丘陵区、在新安磁五仓一线,苹果、樱桃等林果业蓬勃发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路子越走越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
从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到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从明确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到推进生态综合补偿,从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到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年,洛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引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定向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阔步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洛阳将愈发可感可及。
来源:洛阳日报
宣传:河南省环境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