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10年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一体保护,强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协同治理,保障了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和总干渠出省境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坚决守好“一库碧水”“一渠清水”
增强大局意识,扛牢重大政治责任。河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承担着向华北地区供给优质水资源、拱卫首都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颁布实施《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系统规划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安全保障行动,把南水北调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河南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要内容,坚决守好“一库碧水”“一渠清水”。
实现水源保护区重点部位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管
坚持系统保护,守牢水质安全底线。强化源头保护。认真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坚决杜绝污染项目落地;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确保入库河流水质达标。持续防污治污。对入库、入河排污口逐一开展溯源排查,完成库区499个排污口分类整治。紧盯城乡黑臭水体,加快补齐污染处理设施短板,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六县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99%以上。严格监测监管。以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为依托,开展水质全天候监测,确保监测数据“有所出、尽所用、皆可信”。强化以隔离带为代表的“物防”、以视频监控智能化提醒为手段的“技防”、以人工巡查为重点的“人防”,建立2300余人的护水员队伍,实现水源保护区重点部位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管。
形成跨区域、长战线、多点位的环境应急处置河南样板
来源:新华社
宣传:河南省环境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