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年、28个督查组、5600人、28个城市、25次轮换,“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席卷京津冀及周边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正在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要查哪里?查什么?怎么查?
涉及我省七个地市
环保部近期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目前第一轮次督查的7个督查组已到达我省7市,分别是郑州(含巩义)、新乡(含长垣)、鹤壁、安阳(含滑县)、焦作、濮阳、开封(含兰考)。督查时间从今年4月7日至2018年3月31日。
查哪里?
“2+26”城市是指,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4省的26市。其中26市分别为:河北省8市(石家庄、唐山、廊坊等);山西省4市(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7市(济南、淄博等);河南省7市(郑州、开封、焦作等)。
查什么?
此次强化督查是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主要对7个方面进行督查,包括相关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情况,固定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及达标排放情况,“高架源”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情况,错峰生产企业停产、限产措施执行情况,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治理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等。
通过督查,抓实、抓细、抓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大气十条》、《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区域及各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供保障,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怎么查?
督查期间,环保部每天为督查组提供相关信息,包括:“2+26”城市的工作进展情况、“小散乱污”企业排查名单、空气质量监测分析及预测信息、“高架源”自动监测信息和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信息、“热点网格”监管信息、环境执法监管平台信息,以及“12369”举报投诉受理信息等。
此外,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根据“小散乱污”企业分布和2016年“热点网格”信息,综合确定一批重点检查区域,开展飞行任务。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将综合运用可见光、热红外、紫外光谱遥感等载荷,进行遥感监测,及时分析数据,供督查组参考。
“各督查组应对照环保部每日提供的相关信息及被督查城市提供的名单,采取随机抽查与‘热点网格’相结合的方式严查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组会报送环保部,同时还会用电子件抄送给“2+26”城市的环保部门,督促地方严肃查处,举一反三,尽快整改到位。
督查组将把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当地环保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各督查组将按照环保部要求,继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对部分突出问题,环保部将直接进行督办,逐一对账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