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共同评定的55个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近日出炉,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参与申报的河南鹤壁站综合监测站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批的监测站。
此次评定的综合监测站是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开展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支撑服务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载体,将在区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工作中发挥“控制性”作用。
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首席专家李素玉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河南鹤壁站综合监测站位于河南省黄河和海河流域、太行山山前冲积平原,属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划分的黄河重点生态区里的华北平原生态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针对黄河、海河流域湿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监测。
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启动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近200个单位参与了申报,经过层层评选,55个综合监测站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涵盖了森林、湿地、草地、荒漠、海洋、城市、农田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覆盖了我国44个生态保护监管重点区域,以及其他重要生态区域和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城市群。
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首席专家李素玉:这个站点建成后,将采取卫星遥感监测和地面对应生态样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湿地、农田特征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为科学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提供支撑。该站点还可以丰富我省生态环境数据库,有效提升我省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河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保护做出贡献。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