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是推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落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抓手。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的通知》,指导地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加强各地交流互鉴,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组织地方推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现以“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为主题陆续发布。
河南南阳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淮河发源地,素有北方的“大水缸”、中原的“大粮仓”、中华的“铁脊梁”、生物的“大观园”之称。2021年以来,南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突出区位特点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全面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打造副中心城市建设生态底色。
聚焦规划任务,推进重大工程谋划
明确规划目标,擦亮南阳绿色名片
白河南阳城区段
南水北调水质持续稳定。丹江口库区陶岔取水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累计调水超过550亿立方米,实现“一泓清水北上”。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22年11月19日,南阳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南阳作为6个中国城市之一成功入选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十四五”以来,新命名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拓宽融资渠道,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成功申报白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EOD)试点项目、镇平县赵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三产融合开发EOD项目,合计投资115.95亿元;申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133个,入库63个,总投资16.28亿元,为规划落实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健全机制体制,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将各县市区承担的任务纳入污染防治成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推动规划落地。
增加群众认同感,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南阳蓝”刷爆朋友圈,丹江水润泽京津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明显增加,天蓝水碧大家呵护,节约环保蔚然成风,绿色低碳成为社会新风尚。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