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南环协

环保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环保动态 > 正文

非凡十年 | 美丽河南: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
时间:2022/10/13 17:28:57 来源:

河南1.jpg


     □本报记者 赵一帆
     如果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涂上底色,那一定少不了绿色。
     河南人口多,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要保障发展对能源消费增长刚性需求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友好、达成“双碳”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挑战,河南积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协调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给传统产业做节能降碳“减法”,为绿色产业做培育壮大“加法”。
     十年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1%的经济增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正加速形成。
     节能降碳做“减法”
     在河南省大地水泥有限公司门口,立着一块电子屏,跳跃的数字展示着厂内两条生产线颗粒物排放的实时数据:一线排放浓度3.1mg/m3,二线4.06mg/m3。远低于“<20mg/m3”的国家标准。
     作为传统“两高”(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地水泥在全省首批实现了超低排放,脱硫脱硝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收尘效率超过99.99%。
     做好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减法”,抓住源头治理,河南淘汰落后煤电机组600万千瓦,率先完成黄河流域内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3年来全省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3%,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日益增加。
     煤炭燃烧的另一个“阵地”是广大农村。“以前烧煤取暖,家家户户冒烟,现在换上了燃气炉,‘乌烟瘴气’的取暖方式被彻底改变了。”2018年,濮阳市清丰县固城乡和潘省村完成“双替代”,家家户户彻底告别了旧煤炉。提起用上天然气的好处,村民程素霞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但她不知道的是,方便生活之余,每新增“双替代”供暖100万户,一个采暖季就能节约用煤21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700吨、氮氧化物1100吨、粉尘污染物1.9万吨。
     “十三五”期间,全省像程素霞家一样完成清洁取暖“双替代”改造的家庭已累计超过548万户,并在全国率先开展食用菌和烤烟等行业清洁能源“双替代”。
     被替代的还有高排放的燃油车。从家用小轿车到大型渣土车、水泥罐车,随处可见的“绿色号牌”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已累计淘汰黄标车125万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6.2万辆,大力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8.1万辆;铁路货运发送量10407万吨、内河航道水路货运量4071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2.5%、30.7%。
     绿色转型做“加法”
     沿着郑栾高速一路向南,只见青山对开,风景如画,空地上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年上半年,河南户用光伏以232.3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领跑全国,薄薄的光伏板正在成为不少农家房顶和大山的“标配”。
     淘汰落后产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正在河南加速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39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38.5%。
     一边清洁生产,一边“变废为宝”。
     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剩菜剩饭、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经过分离、加热、分解等处理后,能产生沼气,能发电上网,还能制作有机肥料。
     “我们每年处理厨余垃圾3.65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700吨。”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样的好事并不稀奇。作为全国首批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许昌市依托长葛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集废旧金属回收、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市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规模近2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跻身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放眼全省,做好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的“加法”,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产业机遇,围绕新兴领域、前沿领域,全省已布局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5个3000亿级和智能家居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百亿级工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39家和374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发展方式的转变源于思维方式的转变。这十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从“光盘行动”、低碳出行、节水节电,到环保装修、拒绝过度包装、告别一次性用品,“绿色低碳节俭风”吹进千家万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场向“绿”而行的发展诗篇,还将继续书写。

河南2.jpg


  专家点评

  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张瑞芹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生产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基础之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这10年,通过推进能效提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压减煤炭消费、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我省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省委、省政府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纳入“十大战略”,全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更加动力十足。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来,我省对煤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进行超低排放治理和提标改造,控制“两高”项目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散煤“双替代”、大宗物流“公转铁”“公转水”、老旧车辆淘汰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现了大气污染物大幅度减排,推动了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一面做“减法”,一面做“加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全省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使煤炭消费占比从82.8%降至67.6%,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6.4%。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41%降至2020年的35.8%。

     未来几年,是碳达峰的窗口期、攻坚期、机遇期,这对于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的河南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下,我们仍需深入调整能源结构,加快煤电“三改联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同时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含绿量”高的新经济,降低地方经济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河南3.jpg


亲历者说
  塑料行业要搞好绿色转型
     □河南省塑料协会会长 段同生
     塑料的发明曾被称为“20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在现代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是塑料大省,塑料加工门类齐全,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近年来,河南塑料行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围绕着“绿色、生态、低碳、循环”进行布局,从单纯的加工型作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全产业链延伸。同时,新材料、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改性材料、工程塑料、塑料合金、可降解材料与塑料复合材料在汽车、高铁、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从早期的遍地开花,到如今的逐步集约规范,河南省塑料行业正在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生物基塑料、塑料包装、医疗器械等各类专业化、规范化的产业园区建设逐渐走上行业发展前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模式也逐步由原来的粗放式向高质量、精密、尖端发展,不少拥有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规模以上企业成为行业发展领头羊。
     为防治“白色污染”,我国在2008年就颁布了“限塑令”。我省则是最早着手制定白色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省份之一。
     2020年6月3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今年3月1日起,我省开始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说,我省塑料加工企业发展已基本实现向绿色低碳的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也在逐步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河南4.jpg


亲历者说
塑料行业要搞好绿色转型
     □河南省塑料协会会长 段同生
     塑料的发明曾被称为“20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在现代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是塑料大省,塑料加工门类齐全,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近年来,河南塑料行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围绕着“绿色、生态、低碳、循环”进行布局,从单纯的加工型作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全产业链延伸。同时,新材料、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改性材料、工程塑料、塑料合金、可降解材料与塑料复合材料在汽车、高铁、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从早期的遍地开花,到如今的逐步集约规范,河南省塑料行业正在实现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生物基塑料、塑料包装、医疗器械等各类专业化、规范化的产业园区建设逐渐走上行业发展前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模式也逐步由原来的粗放式向高质量、精密、尖端发展,不少拥有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规模以上企业成为行业发展领头羊。
     为防治“白色污染”,我国在2008年就颁布了“限塑令”。我省则是最早着手制定白色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省份之一。
     2020年6月3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加快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今年3月1日起,我省开始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说,我省塑料加工企业发展已基本实现向绿色低碳的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也在逐步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来源:河南日报

宣传:河南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编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河南生态环境厅

河南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许昌市生态环境局

河南省环境监察网

河南环境宣传网

商丘市生态环境局

信阳市生态环境局

周口市环境保护局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

济源市环境保护局

兰考环保局

电话:0371—61655315 传真:0371—61655315 手机:18837195177 邮箱:hnshxbjb@163.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明路41号许继集团1号楼3楼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环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权威:河南省环境保护官方网站 性质:开放性网站
豫ICP备19019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