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长期从事鸟类研究的郑州师范学院教授李长看在监测中发现,在黄河湿地新乡段,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由原来的5只增长到30余只,世界近危物种——震旦鸦雀由原来的20余只增长到200余只。 据统计,2020—2021年,在河南三门峡库区黄河湿地越冬的大天鹅达到15395只,占全国总数的73.1%。 直面问题,高位推动整改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2018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聚焦黄河湿地保护,先后指出了河南黄河湿地各保护区内存在的违法采砂、采矿、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会上强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是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要自觉将抓好整改落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省长王凯要求,要全面排查清理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的违规养殖场,强力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确保2022年年底前,完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全部鱼塘养殖设施拆除和湿地生态恢复。 坚持省负总责、沿黄市县抓落实、部门管行业,河南各级均成立了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建立台账,分解任务,细化措施,明确时限,严格销号。其中,河南省级任务清单中将涉及黄河湿地整改任务细化为两项共性任务和5项个性任务。 强化督导检查,省领导带头,各级负责同志多次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现场调研,找准症结、靶向施策。省市县多次召开整改推进会,通报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明确方向。 重拳出击,全力推动生态修复 在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焦作段,原来分布着大大小小9处砂石场,破坏了湿地生态。砂石场被取缔后,通过整改关停和封滩育草等生态修复方式,这里已经恢复了湿地植被和原有生态,嬉戏觅食的鸟儿随处可见。据统计,2016年以来,河南省共清理黄河湿地违规采砂场132家、采砂船232艘,黄河湿地违规采砂现象得到根治。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段有多家企业无序开采,不仅造成严重生态破坏,而且对黄河河道安全构成威胁。6年来,保护区范围内的14家采矿权(探矿权)已经全部清理,涉及湿地面积1.17万亩。各级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生态治理,共栽树36.68万株,撒播草籽2.66万公斤,完成治理任务2555.3亩。 2016年以来,河南沿黄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清退违规农家乐232家,清理河道餐饮船只290艘,安置渔家乐从业人员217名。各地通过安置措施和教育引导,使上岸渔民的住房、就业、入学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 在缺乏上级整改标准的情况下,河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主动担当,针对黄河湿地保护区内鱼塘及畜禽养殖、果树种植、水产养殖问题,牵头制定印发了三个指导意见,形成了务实管用的标准体系,为各地推进整改落实提供了政策依据。针对监管“宽松软”问题,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林地、林木、湿地的监管,落实“严紧硬”工作要求,要求切实保护管理好森林资源。 为防止整改工作紧一阵、松一阵,河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建立了督导专员责任制、单周协调机制、双周推进机制、月现场核查机制等四项督导工作机制。成立5个督导组,分包沿黄8市,开展督促指导。并以“现场观摩+会议推进”方式,组织各市县交流整改工作经验,压实整改责任,推动整改工作提速增效。 加强日常监管,实现常态长效。沿黄8市建立了跨部门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线索移交查处机制,对涉保护区违法问题的查处,实现了法治化规范化。沿黄各湿地自然保护区健全日常巡护体系,2016年以来,共增加管护人员103名,增设视频监控摄像头173个,实现了巡护全覆盖。 统筹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制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标准》,设计5类31种生态廊道建设模式,以郑州等5个示范段为引领,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已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绿化11.5万亩,干流右岸基本贯通,集生态功能、防汛防洪、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长廊已初见雏形。 同时,编制实施《河南省沿黄湿地公园群规划》,黄河流域已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67处,完成黄河湿地修复面积4.3万亩,黄河流域湿地保护率达到56.98%。 在克服“7·20”洪灾影响,大力推进中原森林城市群、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五级创森体系建设,已建成兰考堌阳镇等森林特色小镇78个、灵宝东寨村等森林乡村示范村488个,带动乡村“绿起来”“美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以沿黄生态廊道为“线”,以城、镇、村为“珠”,串珠成链,带动湿地公园、菌草生态屏障带、五级创森体系建设,河南初步形成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贯通的系统治理态势。立足沿黄林业资源,打造沿线“花果山”“米粮川”“公园群”“康养地”,推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活幸福感明显提升。
来源:河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