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停僮葱翠,举目四望,绿意浓浓。不远处,黄河水奔涌向前。“前些年山里采矿搞黄金冶炼,水体污染严重。现在,小秦岭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山青了、水绿了,客商纷纷前来投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门峡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村民相云杰赞不绝口。作为黄河进入中原的第一站,三门峡市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治理小秦岭及周边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 黄河安澜,生态先行。近年来,河南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切实守护好黄河中游生态屏障。遵循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整体思路,河南矢志不渝对乱堆、乱占、乱采、乱建“四乱”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着力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流域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水环境持续向好,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稳定在Ⅱ类水质。 日前,河南启动总投资52.11亿元的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秦岭山脉东段、洛河流域的林地提质改造、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据介绍,项目对于改善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系统解决入黄支流流域水土流失与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护黄河中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具有重要意义。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抓手,河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奋力打造“美丽中原”。 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的黄河神仙湾内,成群白鹭翩翩起舞,远处梯田层层、翠色盈盈。6年前,石井镇山头岭村村民孙江子返乡创业发展绿色产业,带领村民依山就势种下50万棵树苗,5000多亩荒山头变成大果园,年吸引游客逾10万人。 生态美,产业兴。河南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恢复了,我们发展文旅产业,周边380余户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看着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孙江子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 “河南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河南生态保护治理迈上新台阶。”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介绍。五年来,河南PM2.5、PM10年均浓度累计下降均超过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持续保持Ⅱ类以上水质,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22.98%提高到2021年的25.07%,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