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围绕“堤坝等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实践”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河南省洛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衣显出席论坛并致辞。河南省直相关部门和洛阳、焦作、济源等地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徐衣显说,河南省洛阳市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河南省洛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重大国家战略,突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积极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着力打好“黄河文化”牌,讲好洛阳“黄河故事”,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努力把黄河建成岸绿景美、惠民兴业的生态之河、幸福之河。洛阳作为黄河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更加彰显,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朝着“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新辉煌”的目标大步迈进。洛阳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生态共治共享、产业共建共兴、文旅共促共荣、发展共商共赢,与沿黄城市携手共奏“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
论坛由河南省洛阳市政府主办,河南省洛阳市发展改革委、洛阳师范学院承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教授王富强、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院长刘敏、清洛基地执行主任马明星等分别围绕黄河国家战略思考、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黄河生态治理、科技与产业融合等主题作了报告。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宋马林等以视频形式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话题作了分享。
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擘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洛阳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携手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让河南省洛阳市这颗璀璨的“黄河明珠”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绽放绚丽重彩。
专家发言摘要:
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王复明
当前,我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渗漏、腐蚀等隐患普遍存在,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工程基础设施也需要体检,需要养护,病害要及时诊治,险情要尽快排除。
未来,黄河流域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工程医院”是面向土木、水利、交通等相关行业开放共享的公益服务平台,旨在打通行业学科界限,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各类优质资源,探索协同共享机制,为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病害诊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科学普及提供综合服务,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深入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学良
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要抓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强化科创合作,培育内陆创新高峰。要联合培育创新产业集群新动能,加快布局建设以金融、律所为核心的创新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创新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洛阳区位承东启西,产业、创新、生态等资源得天独厚,是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的关键一环。洛阳要以创新引领发展,拓宽海外引才渠道,可建设枢纽型节点平台城市与青年友好型城市,抓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驱动力,营造全国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国内飞地”人才港和“离岸”人才港,鼓励实施“一人一桌”“异地办公”等灵活人才政策,增强洛阳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要制定领军人才、技能人才、专业人才、特殊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智库、高校、科研院所的对口人才合作。
同时,要以构建宜居幸福的人文走廊为目标,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洛阳师范学院校长 梁留科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之举。
2021年9月7日,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
通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成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形成培根铸魂的文化自信标识带,成为古今辉映的中华文明典范区,打造惠泽民生的文化旅游幸福河。
中国八大古都有五大古都位于黄河流域。城市是文化的载体,黄河古都更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的黄河文明密码,就隐藏在这些古都之中。
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其中,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黄河流域洛阳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洛阳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传承地,加快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树立“华夏之源、最早中国”文化标杆。同时,要实施“感知黄河”“数字黄河”等工程,推动地方曲艺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开展黄河文化产品数字化制作和网络推广活动,推出更多契合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打好组合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学院教授 王富强
面对黄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复杂水问题,洛阳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水沙、水效等多个维度,打好组合拳,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打造科技与产业融合的综合载体
清洛基地执行主任 马明星
制造业是洛阳的“当家产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既迫在眉睫,又正当其时。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反哺科技创新,二者相互赋能。清洛基地将发挥创新平台孵化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催生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更好地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统筹起来,瞄准有优势、有技术、符合未来洛阳产业方向的领域深耕细作,助力洛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逐步形成新型研发机构—“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的综合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