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南环协

市县环保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市县环保 > 正文

河南省南阳市:坚定走好生态绿色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1/6/18 17:06:24 来源: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枢纽所在地,近年来,南阳市将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作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遵循与底线,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态体系修复、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等全面发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共享的转型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南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稳水质保护政治责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一批政策法规,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绿水青山正在一步步变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南阳今后更好地肩负起‘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说,南阳将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持续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工作,坚决守护好一渠清水。

   守好这一库碧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向京津等沿线城市送水3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亿人。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源头,南阳市狠抓环境整治。在库区和干渠沿线,大力整治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垃圾污染,先后否决、终止430多个工业项目,关停1100多家企业,关闭搬迁1500余家畜禽养殖场,取缔5万多个库区养鱼网箱,开展3300亩石漠化试点治理。

   保蓝天、护碧水、守净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场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主题的“两山”擂台赛在南阳大地展开。擂台赛从任务完成、工作质量、机制落实、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等方面现场打分,激发了各县区创先争优的蓬勃动力,林业部门开展“青山”擂台赛,水利部门开展“绿水”擂台赛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河南省南阳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全域党建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度融合,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调整等方面“组合拳”不断,掀起一场又一场环境治理风暴。

   以党建推动生态治理为引领,河南省南阳市创新实施了“全域党建+河长制”模式,凝聚各方治河力量,激发全域治水活力。从渠首到干渠沿线,一批批志愿者主动参与水质保护,全市保水质“五员”巡查人数达8286人。在全省率先推出“塘长制”,配备塘长、坑塘管理员1.6万名。“千村万塘”综合治理成为全省四水同治工作亮点之一,入选全国29例基层治水经验。

   2020年7月3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该条例作为全省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为南阳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持续做好水源地生态环保工作,河南省南阳市进一步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生态环境部门将制定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出台水源地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等,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责任单位;实施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督促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实行定期通报机制,工作滞后的将被通报、约谈,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地方责任单位、责任人将被问责。

   河南省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郝以昆表示,“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科学谋划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始终把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郝以昆表示,“十四五”时期,南阳生态环境部门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谋划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环境风险防控、移动源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程项目,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方能进一步提升全域水环境治理效能。郝以昆表示,他们将严格环境准入,详查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污染源,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及整治,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努力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严打环境违法行为,严防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发展生态富民产业

   绿水青山给南阳带来的,是百姓的幸福生活,是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南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所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河南南阳持之以恒构建加快生态文明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向深入。在巩固粮、油、菜、畜四大基础产业的同时,该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菌、花、果、药“四特”经济,2020年共发展月季10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5万亩、猕猴桃14.2万亩、山茱萸40万亩,种植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共认证有机产品204个、绿色食品142个,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2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141万亩。

   河南南阳是国家森林城市,营造林总量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森林面积1468万亩,国储林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90万亩。截至2020年,全市在完成国储林新造林50万亩的同时,同步建成智慧林业系统,实现“实时可见、即时可判、全程可控、全程可溯”。全市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373万亩;国家和省级森林、湿地公园18个,面积103万亩

   良好的生态孕育了中草药种植资源宝库。作为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南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5万亩,年产值60亿元。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名优药材30余种,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南阳成为全国著名的辛夷之乡、山茱萸之乡,艾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拥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39家,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13家,生态资源正成为各地富民强县的“助推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站位守护生命线的高度,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之路。”南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气、水、土壤、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持续开展以国储林为重点的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厚植绿色优势;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加快产业、能源、交通、农业、用地结构调整,用生态环境硬约束倒逼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南省南阳市落地生根。


来源:河南环境资源

宣传: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编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河南生态环境厅

河南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许昌市生态环境局

河南省环境监察网

河南环境宣传网

商丘市生态环境局

信阳市生态环境局

周口市环境保护局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

济源市环境保护局

兰考环保局

电话:0371—61655315 传真:0371—61655315 手机:18837195177 邮箱:hnshxbjb@163.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明路41号许继集团1号楼3楼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环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权威:河南省环境保护官方网站 性质:开放性网站
豫ICP备19019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