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切实有效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
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上,随着各地各部门在目标责任书上一一签字,“军令状”就此立下。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在规定时间内不折不扣地达标,守住全省优良天数平均190天的底线,让中原大地的蓝天白云多起来。
溯根求源,才能找准病灶。我省大气污染的现状,不是一时一事所引发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以来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我省空气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工地扬尘、锅炉燃煤、秸秆焚烧等方面。这些空气污染源的形成,一是因为有些地方没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重GDP轻环保、重项目轻减排、重当前轻长远,对空气污染治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源于有些地方抓而不细、抓不到点子上,对大气污染来源底数不清、机理不明,防治措施大而化之,难以取得应有的治理效果。因此,只有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蓝天常在,必须把绿色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彻底摒弃“难免论”、“短痛论”、“条件论”、“过程论”等认识误区,坚持长短结合、抓住重点、多管齐下,把问题找准,把症结找准,把措施找准,全面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让蓝天常在,必须统筹推进调、禁、改、关、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各种手段,把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治理重点,强化专项治理,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源头治理,补齐环保短板。
让蓝天常在,必须严格执法、提高治理能力。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法、严格监管,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决不能搞下不为例,决不能形成“破窗效应”。要强化全省“一盘棋”的治理理念,促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统筹共治。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生态补偿等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新机制,推广大气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大气环境就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