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例行检查的时候,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科科长王小鹏揣上执法证和手机,戴上安全帽,走进车间。钢铁企业产污环节多,他边走边看,脚步一刻不停。
来到三号烧结机,他一抬头,从设备之间的狭窄空间看到机尾与环冷结合处似乎有“黑烟”。可光线昏暗,距离又远,他也无法确认。
烧结是钢铁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将铁矿粉、煤粉和石灰按一定比例配料、混合与制粒,为炼铁提供“精料”。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因此,烧结环节也是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
王小鹏快步穿过狭窄的通道,爬上高处仔细观察烧结机机尾与环冷结合处,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和视频。从缝隙中可以看到,原料从高处落下,粉尘不断外溢。
他立刻检查烧结机除尘控制室,看到三号烧结机尾除尘器正在运行,但采用工频运行,除尘器风门开度仅有39%。他当场将情况通报给企业,要求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企业人员随即将风门开度提高到60%。
10分钟后,王小鹏再次来到机尾与环冷结合处,发现不再有明显粉尘外溢。
每一次执法,都是一次现场普法。随后,他多次到企业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开展现场检查,向企业解读政策,用监管促进管理。
根据调査询问笔录、现场检査笔录、照片、运行记录等证据,深挖无组织排放表象下的环境管理和设施不正常使用事实,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向企业开出了一张45万元的罚单。“罚款不是目的,企业落实好治污主体责任才是我们真正想看到的。因此,我们也在持续关注企业的整改情况。”王小鹏说。
这只是安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办理的众多案件中的一件。2019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全市共组织7次互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76人次,发现环境问题2616个,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32起。
安阳市工业企业众多,立足实际情况,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环保“诊治”专项行动,由市、县两级环境执法人员和专家联合现场检查,对企业“把脉问诊”,再由属地政府根据现场检查问题,明确整治措施、时限和责任部门,推动问题整改。
热心服务成效显著。去年,全市共“诊治”重点企业83家,整改环境问题570个。
在生态环境部近期发布的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名单中,安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榜上有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成绩,来自一支人员、车辆和设备配备都不足的队伍。
人员不足,只能比别人更“拼命”。加班的人太多,安阳市生态环境局不得不办起“深夜食堂”。“他们经常一碗面刚吃一半就被叫走了,再回来天都亮了。”食堂师傅说。
2019年,安阳市生态环境部门共监督检查企业(点位)52683家次,人均165家次,相较于检查对象的数量,安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只有4辆执法用车,捉襟见肘。
“希望能出台政策层面的保障,帮助我们把执法力量尽快补上。”王小鹏说。 (本报记者刘俊超对本文亦有贡献)